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诊断是怎样的

2025.02.20 20:22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诊断主要包括胃黏膜的萎缩、腺体的减少、炎症细胞浸润、肠化生及上皮细胞的异型性等。具体分析如下:

1.胃黏膜的萎缩: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胃黏膜的萎缩,表现为胃黏膜层的厚度减少,导致其功能受损。萎缩的程度可以通过病理切片观察到,通常伴随腺体的数量减少,影响胃酸和消化酶的分泌。萎缩的黏膜区域可能会导致胃的保护功能减弱,增加胃部感染和其他疾病的风险。

2.腺体的减少: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腺体的数量显著减少,尤其是分泌胃酸和内因子的腺体。这种减少会导致胃酸分泌不足,影响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的吸收。腺体的减少也可能导致胃内环境的改变,进而引发其他消化系统疾病,如胃溃疡或胃癌。

3.炎症细胞浸润: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特征之一是炎症细胞的浸润,主要表现为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的浸润。这种浸润通常是由于慢性刺激引起的,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炎症细胞的浸润不仅反映了胃黏膜的炎症状态,也可能影响胃的正常功能,导致不适症状的出现。

4.肠化生: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胃黏膜可能发生肠化生,表现为胃黏膜细胞向肠道细胞类型转变。这一过程通常是对慢性炎症的适应性反应,可能与胃酸分泌不足有关。肠化生被认为是胃癌的前驱病变之一,因此其出现需要密切监测。

5.上皮细胞的异型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诊断中,上皮细胞的异型性也是一个重要指标。异型性表现为细胞形态的异常,包括细胞核的增大、形状不规则等。这种变化可能与慢性炎症、肠化生等因素有关,提示潜在的恶性病变风险,需要定期随访和评估。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复杂的病理状态,涉及多种病理变化。及时的诊断和干预对于防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至关重要。通过病理检查,可以有效评估胃黏膜的健康状况,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