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泌尿外科

尿结石为什么会出现呕吐的情况

2024.12.19 08:44

尿结石患者出现呕吐主要与神经反射、尿路梗阻、局部炎症刺激、胃肠道功能紊乱、疼痛刺激有关。具体分析如下:

1.神经反射:当泌尿系统存在结石时,支配泌尿系统的神经与支配胃肠道的神经存在一定的反射联系。结石对泌尿系统的刺激信号可通过神经传导至胃肠道相关神经,从而引起胃肠道的反射性反应,导致呕吐。这种情况下,治疗尿结石是关键,可根据结石的大小、位置等选择合适的排石方法,如药物排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或手术取石等,当结石问题得到解决,这种神经反射性的呕吐也会随之减轻。

2.尿路梗阻:尿结石可能会造成尿路梗阻,导致肾盂内压力升高。肾盂内压力的变化会通过肾盏穹窿部的静脉反流,影响肾内的血液循环,进而影响到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这一系统的紊乱会引起胃肠道血管收缩,导致胃肠道缺血、缺氧,从而引发呕吐。对于尿路梗阻引起的呕吐,解除尿路梗阻是首要任务。如果是较小的结石,可以尝试药物排石或体外冲击波碎石,使结石排出,恢复尿路通畅;如果结石较大或梗阻严重,则可能需要手术干预。

3.局部炎症刺激:结石在泌尿系统内可引起局部炎症反应。炎症因子的释放会刺激周围组织,这些炎症刺激信号可通过神经传导影响到胃肠道。同时,炎症还可能影响身体的内环境稳定,干扰胃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导致呕吐。针对局部炎症刺激引发的呕吐,在治疗上除了要处理结石外,还需要进行抗感染治疗。根据炎症的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控制炎症发展,减轻对胃肠道的刺激。

4.胃肠道功能紊乱:尿结石患者由于身体的应激反应以及结石对身体整体代谢的影响,可能会出现胃肠道功能紊乱。例如,结石可能影响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导致体内酸碱平衡失调,这会直接影响胃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消化功能,进而引起呕吐。对于这种情况,需要调整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可通过补充适当的液体和电解质来纠正失衡状态。同时,在治疗尿结石的过程中,也应关注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必要时可使用一些调节胃肠道功能的药物。

5.疼痛刺激:尿结石常常伴随着剧烈的疼痛,这种疼痛会刺激人体的神经系统。疼痛信号会通过神经传导到大脑的呕吐中枢,从而引发呕吐反射。当疼痛得到缓解时,呕吐症状也会相应减轻。在治疗上,可根据疼痛的程度选择合适的止痛方法,如轻度疼痛可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重度疼痛可能需要使用阿片类镇痛药。同时积极治疗尿结石,从根本上消除疼痛的病因。

尿结石患者出现呕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在临床治疗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针对不同的病因进行全面的治疗,以缓解患者的呕吐症状并彻底解决尿结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