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脑萎缩脑白质疏松症是什么

2025.08.05 15:13

脑萎缩脑白质疏松症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脑组织的萎缩和脑白质的损伤。这种疾病通常与年龄相关,常见于老年人群体,但也可能在年轻人中出现,尤其是那些有遗传倾向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人。脑萎缩指的是脑细胞的减少和脑组织的体积缩小,而脑白质疏松则是指脑白质中神经纤维的损伤和脱失,导致神经信号传递的效率下降。

这种疾病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确,但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生活方式都可能在其中起到一定的作用。脑萎缩脑白质疏松症的症状多样,常见的有记忆力减退、思维迟缓、情绪波动、平衡和协调能力下降等。随着病情的进展,可能会出现更严重的认知障碍,甚至影响日常生活的能力。患者可能还会伴随有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进一步加重病情。早期识别和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在应对脑萎缩脑白质疏松症时,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至关重要。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增加富含抗氧化剂的食物摄入,如新鲜水果和蔬菜,有助于减缓脑组织的损伤。同时,定期进行身体锻炼,促进血液循环和大脑供氧,有助于维持认知功能。保持良好的社交活动和心理状态,参与一些脑力活动,如阅读、学习新技能等,可以有效刺激大脑,增强神经连接。对于已经确诊的患者,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可能会帮助减缓病情的进展。定期进行医学检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最佳的健康状态。积极的生活方式和科学的医疗干预是应对这一疾病的重要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