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涛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级甲等 耳鼻喉科

耳聋应该如何预防

2025.06.30 16:16

预防耳聋需避免长时间暴露于高强度噪音环境、控制耳机音量与使用时间、定期检查听力功能、预防并及时治疗耳部感染、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具体分析如下:

1.避免长时间暴露于高强度噪音环境:长期接触高强度噪音会导致内耳毛细胞损伤,进而引发听力下降。建议在嘈杂环境中佩戴防护耳塞或耳罩,减少噪音对耳朵的持续刺激。工作环境噪音较大时,应严格遵守职业防护规定,定期进行听力监测。日常生活中,远离鞭炮、机械轰鸣等突发性高分贝噪音源。

2.控制耳机音量与使用时间:长时间使用耳机且音量过高会直接损害听觉神经。建议将耳机音量控制在最大音量的60%以下,单次使用不超过60分钟。优先选择头戴式耳机,减少对耳道的直接压力。夜间避免戴耳机入睡,防止无意识中音量过高或使用时间过长。

3.定期检查听力功能:听力减退早期常无明显症状,定期检查可及时发现异常。成年人每2-3年进行一次听力测试,高危人群如老年人、噪音暴露者应缩短间隔。检查项目包括纯音测听、声导抗等,有助于早期干预。若出现耳鸣、耳闷等症状,需立即就医。

4.预防并及时治疗耳部感染:中耳炎等感染性疾病可能破坏听小骨或鼓膜,导致传导性耳聋。保持耳道干燥,避免频繁掏耳。游泳时使用防水耳塞,防止污水进入。感冒时正确擤鼻涕,避免病菌侵入中耳。一旦出现耳痛、流脓等症状,需规范治疗,防止慢性化。

5.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部分抗生素、利尿剂等药物可能损伤内耳毛细胞。使用药物前需告知医生听力状况,严格遵医嘱控制剂量与疗程。用药期间注意听力变化,如出现耳鸣、眩晕等副作用,应立即停药并就医。儿童、老年人等敏感人群更需谨慎。

预防耳聋需从日常生活细节入手,养成良好的护耳习惯。出现听力问题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度运动,有助于维持耳部血液循环,降低听力损伤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