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戊型病毒性肝炎的危害是什么

2025.08.27 08:30

戊型病毒性肝炎可能导致急性肝功能衰竭、引发妊娠期高死亡率、造成慢性肝病进展、增加肝硬化风险、引起胆汁淤积性肝炎。具体分析如下:

1.急性肝功能衰竭:戊型病毒性肝炎在部分病例中进展迅猛,短时间内导致肝细胞大面积坏死,肝功能急剧恶化。患者可能出现黄疸、凝血功能障碍及肝性脑病,严重时危及生命。老年群体及基础肝病患者更易出现此类情况,需及时干预。

2.引发妊娠期高死亡率:妊娠期感染戊型肝炎病毒后,病情通常更为凶险,尤其是妊娠晚期。病毒可诱发暴发性肝炎,伴随凝血异常和肾功能衰竭,母婴死亡率显著升高。妊娠期免疫状态变化可能是加重病情的因素之一。

3.造成慢性肝病进展:免疫功能低下者感染后可能发展为慢性戊型肝炎,长期肝脏炎症反复发作,逐步破坏肝细胞结构。持续的病毒复制会加速肝纤维化进程,最终影响肝脏正常代谢与解毒功能。

4.增加肝硬化风险:长期或反复的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可导致肝组织持续损伤,纤维结缔组织过度增生,逐渐形成肝硬化。肝硬化患者可能出现门静脉高压、腹水等并发症,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5.引起胆汁淤积性肝炎:部分患者以胆汁淤积为主要表现,黄疸持续时间较长,伴有皮肤瘙痒及大便颜色变浅。胆汁排泄受阻可能进一步损伤肝细胞,甚至诱发继发性感染。

感染戊型肝炎后需严格遵医嘱治疗,避免过度劳累或饮酒。急性期应隔离防止传播,慢性患者需定期监测肝功能。妊娠期出现疑似症状应立即就医,不可延误。日常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未煮熟的水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