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2025.03.24 17:51

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包括意识突然丧失、呼吸停止或异常、脉搏消失、瞳孔散大、皮肤苍白或发绀。具体分析如下:

1.意识突然丧失:心脏骤停时,大脑供血中断,导致患者迅速失去意识。这种情况通常在几秒钟内发生,患者无法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意识丧失是心脏骤停最明显的早期表现,也是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2.呼吸停止或异常:心脏骤停后,呼吸中枢功能受损,导致呼吸停止或出现异常呼吸模式。患者可能出现呼吸急促、浅表或不规则的呼吸,严重时完全停止呼吸。这种情况提示患者生命体征极度不稳定,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3.脉搏消失:心脏骤停时,心脏停止有效收缩,导致外周脉搏消失。通过触摸颈动脉或股动脉无法触及搏动,这是诊断心脏骤停的重要依据。脉搏消失表明血液循环已经中断,必须立即采取急救措施。

4.瞳孔散大:心脏骤停后,由于脑部缺血、缺氧,瞳孔对光反射消失,导致瞳孔散大。这种情况通常在心脏骤停后1-2分钟内出现,是判断脑功能受损程度的重要指标。瞳孔散大提示病情危重,预后较差。

5.皮肤苍白或发绀:心脏骤停导致血液循环中断,皮肤和黏膜因缺氧而出现苍白或发绀。这种情况在心脏骤停后迅速出现,尤其在口唇、指甲床等部位表现明显。皮肤颜色改变是判断缺氧程度的重要体征,提示需要立即进行氧疗和心肺复苏。

心脏骤停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需要立即识别和抢救。早期识别上述临床表现对于及时采取急救措施至关重要。在等待专业医疗救援的同时,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以维持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提高患者生存率。心脏骤停的预后与抢救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密切相关,因此公众掌握基本的心肺复苏技能对于挽救生命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