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乙肝核心抗体是怎么产生的

2025.09.25 16:46

乙肝核心抗体是人体免疫系统在接触乙肝病毒后产生的特异性抗体。当乙肝病毒侵入体内,免疫系统识别病毒核心抗原并启动防御机制,B淋巴细胞分化为浆细胞,分泌针对核心抗原的抗体,即抗-HBc。这种抗体分为IgM和IgG两类,IgM型提示近期感染或急性期,IgG型则反映既往感染或慢性携带状态。

乙肝病毒的核心抗原存在于病毒颗粒内部,感染后随病毒复制释放到血液中。免疫系统通过识别核心抗原产生抗体,但核心抗体本身不具备中和病毒的能力,仅作为感染标志物。疫苗接种或自然感染后,表面抗体抗-HBs可提供保护,而核心抗体的出现仅说明曾暴露于病毒。在窗口期,表面抗原消失而表面抗体未产生时,核心抗体可能是唯一可检测的感染证据。

检测核心抗体需结合其他乙肝标志物综合判断。单独核心抗体阳性可能由既往感染、隐匿性感染或假阳性导致,需进一步检测HBVDNA确认。接种疫苗不会诱导核心抗体产生。血液检测中,核心抗体与表面抗原、表面抗体的组合模式对诊断至关重要。急性感染期核心抗体IgM升高,慢性感染则以IgG为主。核心抗体阳性者若携带病毒,仍需监测肝功能及病毒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