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麻风病有哪些症状

2025.08.27 08:30

麻风病症状包括皮肤出现浅色或红色斑块、周围神经粗大伴有感觉减退、肌肉无力或萎缩、眼部受累导致视力下降、鼻黏膜损害引发鼻塞或鼻出血。具体分析如下:

1.皮肤出现浅色或红色斑块:麻风病早期常见皮肤损害表现为边界清晰的斑疹或斑块,颜色较周围皮肤浅或呈淡红色。斑块表面干燥无汗,毛发脱落,触觉迟钝或消失。随着病情发展,斑块可能扩大、增多或融合,形成结节状隆起。皮肤损害分布多不对称,常见于四肢、面部及躯干。

2.周围神经粗大伴有感觉减退:麻风杆菌侵犯周围神经导致神经纤维化增粗,常见于尺神经、腓总神经等浅表神经。触诊可摸到条索状硬结,伴有压痛。神经功能障碍表现为局部皮肤感觉减退或消失,温度觉、痛觉、触觉依次受累。长期未治疗可导致神经永久性损伤。

3.肌肉无力或萎缩:运动神经受损引发所支配肌肉萎缩,常见于手部小鱼际肌、骨间肌及面部表情肌。表现为爪形手、垂腕、足下垂等畸形,面部可呈现面具样表情。肌肉萎缩呈进行性发展,后期出现关节挛缩和功能障碍。

4.眼部受累导致视力下降:麻风杆菌可直接侵犯角膜、虹膜及睫状体,导致角膜混浊、虹膜睫状体炎。面神经麻痹引起眼轮匝肌瘫痪,导致兔眼和暴露性角膜炎。三叉神经受损使角膜感觉丧失,易发生外伤性溃疡。严重者可致失明。

5.鼻黏膜损害引发鼻塞或鼻出血:鼻黏膜是麻风杆菌易侵犯部位,早期出现充血水肿,进展期形成结节或溃疡。临床表现为持续性鼻塞、脓血性分泌物,严重者出现鼻中隔穿孔或鼻梁塌陷。病变可蔓延至咽喉部,导致声音嘶哑。

麻风病需早期诊断治疗,避免接触未经治疗的传染源。出现可疑症状应及时就医,规范用药可完全治愈。治疗期间需定期检查神经功能,预防残疾发生。康复阶段需加强功能锻炼,改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