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涛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级甲等 耳鼻喉科

慢性鼻炎应该怎么治

2025.06.30 16:16

慢性鼻炎可通过药物治疗、鼻腔冲洗、物理治疗、饮食调理、改善生活习惯等方式缓解症状。具体分析如下:

1.药物治疗:慢性鼻炎常用药物包括鼻用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减充血剂等。鼻用糖皮质激素能有效减轻鼻黏膜炎症和肿胀,长期使用安全性较高。抗组胺药适用于过敏性鼻炎,可缓解打喷嚏和鼻痒。减充血剂能快速缓解鼻塞,但连续使用不超过一周,避免反跳性充血。中药如辛夷、苍耳子也有一定疗效,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鼻腔冲洗:使用生理盐水或专用冲洗液清洁鼻腔,可清除分泌物、过敏原和病菌,减轻黏膜炎症。每日1-2次,水温接近体温,避免刺激。冲洗时注意力度,防止呛水或耳部不适。长期坚持可改善鼻塞和鼻干症状,尤其适合儿童和孕妇等特殊人群。

3.物理治疗:热敷或蒸汽吸入可促进鼻腔血液循环,缓解鼻塞。超短波、激光等物理疗法能减轻黏膜水肿,但需专业设备操作。按摩迎香穴、印堂穴也有辅助作用,每日数次,每次数分钟。物理治疗需结合其他方法,避免单一依赖。

4.饮食调理: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减少黏膜刺激。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蔬果,增强免疫力。适量饮用姜茶、薄荷茶可缓解鼻塞。过敏体质者需避开已知过敏食物,如海鲜、坚果等。饮食宜清淡,避免过冷或过热食物刺激鼻腔。

5.改善生活习惯:保持室内湿度适宜,避免干燥或粉尘环境。戒烟限酒,减少黏膜损伤。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导致免疫力下降。适度运动增强体质,但避免冷空气直接刺激鼻腔。冬季外出可佩戴口罩防护。

治疗期间避免用力擤鼻,防止黏膜损伤或中耳炎。症状加重或长期未缓解需及时就医,排除其他鼻腔疾病。用药严格遵医嘱,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