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内科

中风后遗症针灸什么穴位

2025.09.01 17:10

中风后遗症针灸治疗常选用百会、风池、合谷、足三里、阳陵泉等穴位,以促进气血运行、疏通经络、改善肢体功能。根据具体症状可加减配穴,如语言障碍加廉泉、通里,上肢瘫痪加肩髃、曲池,下肢无力加环跳、委中。头针疗法常选取运动区、感觉区等特定刺激区,对恢复神经功能有较好效果。

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以治痿独取阳明为原则,侧重阳明经穴位。足三里作为保健要穴,可健脾益气、调和气血;阳陵泉为筋会,擅长缓解筋脉拘挛;合谷与太冲配伍称为四关穴,能疏调气机、活血通络。对于吞咽困难,针刺翳风、完骨等穴可改善延髓供血;尿失禁或便秘可选用关元、中极调节膀胱与肠道功能。治疗时需结合辨证,肝阳上亢加太冲、行间,痰瘀阻络加丰隆、血海,气虚血瘀加气海、膈俞。

针灸治疗需由专业医师操作,避免自行施针。急性期患者需病情稳定后再行针灸,出血性中风初期慎用强刺激。针刺头部穴位时注意消毒,避免感染。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晕针,需平卧并停止治疗。疗程通常需持续3个月以上,配合康复训练效果更佳。治疗期间监测血压、血糖等基础指标,避免过度疲劳或情绪波动。孕妇及严重心肾功能不全者需谨慎选穴。针灸同时可结合中药、推拿等综合疗法,但需避免与抗凝药物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