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中风后遗症针灸疗法有什么

2025.09.11 19:33

中风后遗症针灸疗法主要包括调和气血、疏通经络、缓解痉挛、改善语言功能、促进肢体康复。具体分析如下:

1.调和气血: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气血运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强受损组织的营养供应,从而减轻肢体麻木或无力症状。常用穴位包括足三里、合谷等,配合补泻手法可平衡阴阳,提升整体机能。

2.疏通经络:中风后经络阻滞常导致运动障碍,针刺肩髃、曲池等穴位可解除瘀堵,恢复经气流通。电针辅助能强化刺激,加速神经传导,尤其适用于上肢活动受限的情况。

3.缓解痉挛:肌肉张力异常是常见后遗症,针灸阳陵泉、太冲等穴位可抑制过度兴奋的运动神经元,降低肌张力。温针或艾灸结合效果更佳,需根据痉挛程度调整针刺深度与频率。

4.改善语言功能:针对失语或构音障碍,针刺廉泉、通里等穴位可激活语言中枢神经代偿,调节舌咽肌肉协调性。头针疗法常配合使用,重点刺激颞区与运动区以促进功能重建。

5.促进肢体康复:针灸结合康复训练能显著提升疗效,如环跳、委中等穴位可增强下肢肌力,改善步态稳定性。疗程需循序渐进,早期介入可减少关节挛缩风险。

针灸治疗需由专业医师操作,避免过度刺激引发不适。体质虚弱或皮肤感染者慎用,出现晕针应立即停止。治疗期间需监测血压变化,配合饮食调理以巩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