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腰椎骨折内固定术步骤有哪些

2025.09.15 22:25

腰椎骨折内固定术步骤包括术前影像学评估确定骨折类型和位置、患者俯卧位消毒铺巾并麻醉、后正中切口逐层分离暴露椎板和关节突、植入椎弓根螺钉并连接固定棒、缝合切口并留置引流管。具体分析如下:

1.术前影像学评估确定骨折类型和位置:通过X线、CT或核磁共振明确骨折范围及神经受压情况,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需确认椎弓根形态、椎体压缩程度及是否合并椎管狭窄,避免术中误判导致固定失效。三维重建技术可辅助规划螺钉植入角度和深度,减少血管神经损伤风险。

2.患者俯卧位消毒铺巾并麻醉: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后,患者俯卧于脊柱手术架,腹部悬空减少出血。术区常规碘伏消毒,铺无菌巾单确保手术野清洁。体位摆放需保持腰椎生理曲度,避免压迫胸部和眼部,术中需监测生命体征。

3.后正中切口逐层分离暴露椎板和关节突:沿棘突作纵向切口,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电凝止血。剥离椎旁肌至关节突外侧,显露椎板及横突根部。注意保护脊神经后支,避免过度牵拉导致肌肉缺血。

4.植入椎弓根螺钉并连接固定棒:在C臂机引导下定位椎弓根进针点,开路锥钻孔后置入合适长度螺钉。安装预弯固定棒并锁紧螺帽,加压复位骨折椎体。必要时行椎管减压或植骨融合,恢复椎体高度和序列。

5.缝合切口并留置引流管:彻底止血后生理盐水冲洗术野,逐层缝合肌肉、筋膜及皮肤。皮下放置负压引流管预防血肿形成,术后24至48小时拔除。加压包扎减少渗出,定期换药观察切口愈合情况。

术后需严格卧床2至4周,逐步佩戴支具下床活动。避免剧烈扭转或负重,定期复查影像评估内固定位置及骨折愈合进度。出现发热、切口渗液或下肢麻木需及时就医。康复训练以腰背肌锻炼为主,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