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拉肚子便血怎么办

2025.01.18 14:15

拉肚子便血可能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如痔疮、肛裂、肠炎、肠息肉、肠道肿瘤等。具体处理方式包括观察症状、调整饮食、保持肛周清洁、及时就医、遵循医嘱治疗。具体分析如下:

1.观察症状:如果便血颜色鲜红,且与大便分离,可能是肛门附近的疾病,如痔疮或肛裂。痔疮便血通常在排便后出现,滴血或喷射状出血。肛裂便血伴有排便时的剧痛。要注意观察便血的频率、颜色、出血量以及是否有其他伴随症状,如腹痛、发热等,有助于初步判断病因。

2.调整饮食:拉肚子便血期间,饮食调整非常重要。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等。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像米粥、面条等。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但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突然大量食用加重肠道负担。同时,要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防止脱水。

3.保持肛周清洁:便血容易污染肛周皮肤,保持肛周清洁可预防感染。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肛周,避免使用粗糙的卫生纸用力擦拭。如果肛周皮肤出现红肿或疼痛,可以适当涂抹一些温和的护臀膏或凡士林。保持肛周清洁干燥有助于缓解不适,促进局部皮肤的恢复。

4.及时就医:由于拉肚子便血可能是严重疾病的表现,如肠道肿瘤等,所以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应尽快就医。医生会进行详细的问诊、体格检查,可能还会安排一些辅助检查,如大便常规、肠镜等。不要自行判断病情而延误治疗时机,特别是便血持续不缓解、伴有腹痛、消瘦等症状时更要及时就诊。

5.遵循医嘱治疗:就医后,根据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如果是痔疮或肛裂,可能会采用坐浴、涂抹药膏、栓剂等保守治疗方法;如果是肠炎,需要根据感染类型使用抗生素或其他药物;如果是肠息肉或肠道肿瘤,可能需要手术治疗。患者要严格遵循医嘱按时服药或进行其他治疗措施,定期复查,以确保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在出现拉肚子便血的情况时,不要过度紧张,但也不能忽视。避免久坐久站,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尽量避免用力排便。如果正在服用某些药物,如抗凝药等,要告知医生,因为这些药物可能与便血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