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连庆 副主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内科

中医如何化解瘀滞

2025.06.23 17:35

中医化解瘀滞可通过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温经散寒、化痰祛湿、补益气血。具体分析如下:

1.活血化瘀:瘀滞多因气血运行不畅,需用活血化瘀药物如丹参、红花等促进血液循环,消散瘀血。针灸或推拿可刺激经络,加速局部气血流通。日常适当运动如太极拳有助于气血运行,避免久坐久卧加重瘀堵。

2.行气止痛:气滞常伴随瘀血,选用柴胡、香附等理气药疏通郁结。情志调节至关重要,避免忧思恼怒导致气机紊乱。按摩膻中、太冲等穴位可缓解气滞胀痛,饮食宜清淡少食油腻以免阻碍气机。

3.温经散寒:寒凝血瘀需用艾叶、肉桂等温性药物驱散寒邪。艾灸关元、命门等穴位可温通经脉,避免生冷饮食及外感寒湿。冬季注意保暖,尤其腰腹下肢易受寒部位需重点防护。

4.化痰祛湿:痰湿与瘀血互结时,需以半夏、茯苓等化痰药配合活血药。饮食减少肥甘厚味,适当食用薏苡仁、赤小豆利水渗湿。适度出汗有助于湿邪排出,但不可过度发汗损伤正气。

5.补益气血:久瘀必虚,宜用当归、黄芪等补气养血,使气血充盈而瘀自消。避免过度劳累耗伤气血,睡眠充足有助于生化之源。可配合八段锦等柔和运动,循序渐进恢复机体功能。

化解瘀滞需结合体质差异调整方法,避免盲目用药或过度治疗。饮食起居需规律,情志保持平和,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辨证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