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流行性出血热会传染吗

2025.08.21 17:54

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具有传染性的疾病,主要通过接触感染者的体液或被感染的动物传播。该病由汉坦病毒引起,通常通过啮齿动物的尿液、粪便或唾液传播给人类。人类感染后,可能会出现发热、出血、肾功能损害等严重症状,因此在流行期间需特别注意防护。

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直接接触是指与感染者的体液直接接触,例如在护理患者时未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间接接触则是通过被污染的环境或物品传播,例如接触被感染动物的排泄物后未及时洗手,或在处理被污染的物品时未佩戴手套。流行性出血热的潜伏期一般为2到4周,感染后可能出现多种症状,包括高热、头痛、肌肉疼痛、出血倾向等,严重者可能导致死亡。了解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播途径和症状,对于预防和控制该疾病的传播至关重要。

在面对流行性出血热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显得尤为重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尤其是在接触动物或处理可能被污染的物品后,能够有效降低感染风险。尽量避免与感染者的密切接触,特别是在流行期间,避免前往疫情严重的地区。在处理啮齿动物或其栖息环境时,应佩戴口罩和手套,确保自身安全。对于医疗工作者来说,遵循严格的感染控制措施,使用个人防护装备,能够有效保护自己和他人。在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期间,及时了解相关信息,关注当地卫生部门的指导,能够帮助更好地应对疫情,降低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