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感染心内膜炎要怎么治疗

2024.10.12 11:00

感染心内膜炎的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治疗、手术治疗、对症支持治疗、预防栓塞并发症、去除感染诱因等。具体分析如下:

1.抗生素治疗:抗生素是治疗感染心内膜炎的关键。需要根据致病菌的种类和药敏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通常采用大剂量、长疗程的静脉给药方式,以确保药物能够达到有效的杀菌浓度。在治疗前,应进行多次血培养以明确致病菌。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症状、体征、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以评估治疗效果和药物不良反应。

2.手术治疗:对于存在严重心脏瓣膜损害、赘生物较大、发生心力衰竭、抗生素治疗无效或反复发生栓塞等情况的患者,需要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心脏瓣膜置换术、赘生物清除术等。手术可以去除感染病灶,修复受损的心脏结构,改善心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3.对症支持治疗:患者在治疗期间可能会出现发热、贫血、心力衰竭等症状,需要进行相应的对症支持治疗。如发热时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贫血时给予输血治疗,心力衰竭时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等治疗。同时,要注意维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和营养支持,增强患者的抵抗力。

4.预防栓塞并发症:感染心内膜炎患者容易发生栓塞并发症,如脑栓塞、肺栓塞等。可以使用抗凝药物或抗血小板药物进行预防,但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权衡利弊。对于已经发生栓塞的患者,应及时进行溶栓或取栓治疗。

5.去除感染诱因:积极寻找并去除感染的诱因,如口腔感染、皮肤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同时,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创伤和感染的发生。对于有心脏基础疾病的患者,如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等,要积极治疗原发病,预防感染心内膜炎的发生。

感染心内膜炎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致病菌的特点、心脏功能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同时,患者在治疗后也需要定期复查,以监测病情的变化和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