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感染性心内膜炎需要怎么治疗

2025.03.07 20:04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主要包括抗生素治疗、手术治疗、支持治疗、并发症处理和长期随访。具体分析如下:

1.抗生素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抗生素治疗是关键,通常需要长期静脉给药。治疗前需进行血培养以确定病原体,并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周期一般为4-6周,严重病例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药物疗效和副作用,必要时调整用药方案。

2.手术治疗:当抗生素治疗无法控制感染或出现严重并发症时,需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瓣膜修复或置换、清除感染灶等。手术时机和方式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术后仍需继续抗生素治疗以彻底清除感染。

3.支持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常伴有心功能不全、贫血等症状,需进行支持治疗。包括纠正贫血、改善心功能、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于重症患者,可能需要机械通气或血液透析等生命支持措施。

4.并发症处理:感染性心内膜炎可引发多种并发症,如心力衰竭、栓塞、脓肿等。需根据具体并发症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如心力衰竭需使用强心药物和利尿剂,栓塞需抗凝治疗,脓肿需引流或手术清除。

5.长期随访:感染性心内膜炎治疗后需长期随访,监测病情变化和预防复发。随访内容包括定期体检、血培养、心脏超声等。对于有基础心脏病的患者,需加强原发病的治疗和管理。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一种严重的心脏感染性疾病,其治疗需要多学科协作和个体化方案。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治疗依从性,对于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生同样重要,对于高危人群应采取预防性措施,如口腔卫生管理、预防性抗生素使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