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怎样预防湿性坏疽的发生

2025.09.15 22:25

预防湿性坏疽需保持伤口清洁干燥、控制血糖水平、避免长时间压迫局部组织、及时处理感染迹象、改善血液循环。具体分析如下:

1.保持伤口清洁干燥:湿性坏疽多由细菌感染引起,因此伤口护理至关重要。受伤后应立即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清除异物和坏死组织。使用无菌敷料覆盖,定期更换并观察渗出情况。避免伤口接触污水或污染物,减少感染风险。若伤口较深或污染严重,需就医进行专业清创。

2.控制血糖水平:高血糖会损害血管和神经功能,导致组织修复能力下降。糖尿病患者需严格监测血糖,遵医嘱使用药物或胰岛素。饮食上减少高糖食物摄入,增加膳食纤维。定期检查足部等易损部位,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避免长时间压迫局部组织:长期卧床或坐姿不当可能引发压疮,进而发展为坏疽。需定时翻身或改变体位,使用减压垫保护骨突部位。穿戴宽松衣物和鞋子,减少摩擦。瘫痪患者需家属协助活动肢体,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4.及时处理感染迹象:红肿、疼痛、发热或脓性分泌物是感染的典型表现。发现后应尽快就医,避免自行挤压或涂抹偏方。医生可能开具抗生素或进行引流处理。慢性感染患者需定期复查,防止病情恶化。

5.改善血液循环:血管病变是湿性坏疽的重要诱因。戒烟可减少血管收缩,适度运动如散步促进血流。寒冷季节注意保暖,避免肢体冻伤。合并动脉硬化者需控制血压和血脂,必要时接受血管介入治疗。

预防过程中需结合个体情况制定方案,尤其慢性病患者应定期随访。出现不明原因的组织变色、肿胀或剧烈疼痛时,务必立即就医,延误治疗可能导致截肢等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