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宝成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什么叫胆囊腺肌症

2025.03.05 16:30

胆囊腺肌症是一种胆囊壁的良性增生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胆囊壁的腺体和肌层异常增厚,形成局部或弥漫性的病变。这种病症通常与胆囊的功能异常和慢性炎症有关,可能导致胆囊壁的结构改变,进而影响胆囊的正常功能。胆囊腺肌症在临床上并不罕见,但因其症状不典型,容易被忽视或误诊。

胆囊腺肌症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一般认为与胆囊的慢性炎症、胆汁淤积、胆囊内压力增高等因素有关。长期的不良饮食习惯、胆囊结石、胆囊炎等疾病可能增加患病风险。胆囊腺肌症的典型病理特征是胆囊壁的腺体增生和肌层肥厚,形成所谓的罗-阿窦结构,即胆囊壁内的小囊状扩张。这些改变可能导致胆囊壁的弹性下降,影响胆囊的收缩和排空功能。临床上,胆囊腺肌症的症状多样,可能包括右上腹隐痛、消化不良、恶心等,部分患者甚至无明显症状,仅在影像学检查中被发现。

胆囊腺肌症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或磁共振成像MRI。超声检查是首选的筛查手段,能够清晰显示胆囊壁的增厚和罗-阿窦结构。CT和MRI则有助于进一步明确病变的范围和性质。治疗方面,对于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患者,通常采取保守治疗,如调整饮食、避免高脂食物、定期复查等。对于症状明显或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炎的患者,可能需要手术切除胆囊,以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或发生并发症。胆囊腺肌症虽然是一种良性病变,但长期存在可能增加胆囊癌的风险,因此定期随访和监测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