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彬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妇科

子宫膜息肉是什么

2025.04.07 08:43

子宫膜息肉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指的是子宫内膜局部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物。这种息肉通常附着在子宫壁上,形状多样,大小不一,可能单发或多发。子宫膜息肉在育龄妇女中较为常见,尤其在40岁以上的女性中发病率较高。虽然大多数子宫膜息肉为良性,但部分情况下可能引起异常子宫出血、不孕或其他症状,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子宫膜息肉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激素水平异常、慢性炎症、子宫内膜损伤等。雌激素水平的升高被认为是主要诱因之一,因为雌激素能够促进子宫内膜的增生。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肥胖、高血压等也可能增加患病风险。子宫膜息肉的症状因个体差异而不同,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被发现。常见症状包括月经周期异常、经量增多、经期延长、非经期出血等。对于有生育需求的女性,子宫膜息肉可能影响受精卵着床,导致不孕或反复流产。对于有相关症状或生育困难的女性,建议及时就医检查。

诊断子宫膜息肉通常通过超声检查、宫腔镜检查或病理活检等方式进行。超声检查是初步筛查的常用方法,能够发现子宫内膜的异常增厚或肿物。宫腔镜检查则更为直观,可以直接观察息肉的大小、位置和形态,并同时进行活检或切除。治疗方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无症状的小息肉可能无需特殊处理,定期随访即可。对于有症状或较大的息肉,通常建议通过宫腔镜手术切除。术后需注意预防感染,并定期复查以监测复发情况。调整生活方式、控制体重、避免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等措施也有助于降低患病风险。对于有生育需求的女性,术后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备孕,以提高妊娠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