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腰椎间盘脱出是什么

2025.07.29 15:21

腰椎间盘脱出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主要是指腰椎间盘的髓核因各种原因突出,压迫周围的神经根或脊髓,导致一系列症状的出现。此病症通常表现为腰痛、腿部放射痛、麻木、无力等,严重时可能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腰椎间盘由外层的纤维环和内层的髓核组成,正常情况下,髓核处于中心位置,起到缓冲和支撑的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长期的姿势不当、过度的负重或突然的外力作用,纤维环可能出现裂缝,髓核便会向外突出,形成脱出。脱出的程度可以从轻微的突出到严重的脱出,甚至可能完全脱出。临床上,腰椎间盘脱出常见于青壮年,尤其是从事重体力劳动或长时间坐着工作的人群。除了疼痛,患者还可能出现坐骨神经痛,表现为下肢的放射性疼痛,通常沿着坐骨神经分布,可能伴随感觉异常和肌肉无力等症状。影像学检查,如MRI或CT扫描,能够清晰显示腰椎间盘的状态,帮助医生进行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在日常生活中,预防腰椎间盘脱出的措施至关重要。保持良好的姿势是关键,尤其是在坐着或站立时,应注意背部的自然曲线,避免长时间维持同一姿势。适当的锻炼可以增强核心肌群的力量,提供更好的脊柱支撑,减少受伤的风险。对于需要搬运重物的人来说,采用正确的搬运技巧,避免用腰部发力,而应利用腿部力量来完成。保持适当的体重也有助于减轻脊柱的负担,降低患病的风险。若出现腰痛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具体选择需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身体状况来决定。通过合理的生活方式和及时的医疗干预,可以有效降低腰椎间盘脱出的发生率,提升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