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大便超过2小时会准吗

2024.08.11 09:35

大便超过2小时检测结果可能不太准确。

大便常规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验项目,用于评估消化系统的健康状况。如果大便标本放置时间超过2小时,可能会对检测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首先,随着时间的推移,大便中的细胞成分可能会发生破坏和变形,比如红细胞可能会溶解,白细胞可能会失去其典型形态,这会导致对细胞计数和形态分析的不准确,从而影响对炎症、感染等情况的判断。其次,一些病原体在体外环境中可能会逐渐死亡或失去活性,例如某些细菌、寄生虫等,这就可能导致漏检这些病原体,无法准确诊断相关的肠道感染性疾病。长时间放置还可能导致大便中的化学成分发生变化,比如一些酶的活性可能降低,一些代谢产物的含量可能改变,这也会干扰对某些生化指标的检测结果。而且,外界环境中的细菌、灰尘等也可能污染大便标本,引入干扰因素,进一步影响检测的准确性。为了获得准确可靠的大便常规检查结果,最好在排便后尽快送检,一般建议在1小时内,尽量不要超过2小时,以确保检测结果能真实反映肠道的实际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依据。如果因为某些特殊情况无法及时送检,应尽量采取适当的保存措施,如使用特定的保存液等,但即使这样,也不能完全保证结果的准确性。所以,大便超过2小时其准确性会受到较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