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三级甲等 泌尿外科

小便超过1小时是否能化验

2024.10.28 17:48

小便超过1小时不建议进行化验,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可进行并需考虑结果可能存在的偏差。

正常情况下,尿液放置超过1小时后会发生一系列变化从而影响化验结果的准确性。尿液中的成分如细胞、管型等有形成分可能会因为尿液的酸碱度变化、细菌滋生等因素而被破坏或变形。例如,尿液中的红细胞在放置一段时间后可能会破裂,导致在显微镜下观察时难以准确判断是肾源性血尿还是非肾源性血尿;白细胞也可能因为环境改变而发生自溶现象,影响对泌尿系统是否存在感染的判断。另外,尿液中的化学成分也会发生改变,细菌分解尿素产生氨,使尿液的酸碱度升高,这可能会干扰对尿液酸碱度正常范围的判断,同时也可能影响一些基于特定酸碱度环境下检测的物质结果,如尿蛋白的检测可能会因为酸碱度变化而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比如患者无法及时送检新鲜尿液,实验室仍可对超过1小时的尿液进行化验,但在解读结果时需要充分考虑上述可能存在的干扰因素。医生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其他相关检查结果综合判断病情,而不能单纯依赖这份可能存在偏差的尿液化验结果。同时,实验室工作人员也应该在报告中注明尿液标本的留取时间和可能存在的结果偏差风险,以便临床医生准确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