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脑动脉梗塞怎么办

2025.08.01 08:56

脑动脉梗塞需立即就医进行溶栓或取栓治疗、长期服用抗血小板或抗凝药物控制病情、积极控制高血压及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坚持康复训练改善神经功能、定期复查监测血管情况。具体分析如下:

1.立即就医进行溶栓或取栓治疗:脑动脉梗塞属于急症,发病后需尽快就医。在时间窗内可通过静脉溶栓或血管内取栓恢复血流,减少脑组织损伤。溶栓药物能溶解血栓,但需在发病4.5小时内使用。取栓适用于大血管闭塞,通过机械方式清除血栓,时间窗可延长至24小时,但越早效果越好。

2.长期服用抗血小板或抗凝药物控制病情:预防血栓再次形成是关键。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动脉血栓风险。抗凝药物适用于心源性栓塞患者,防止心房颤动导致的血栓脱落。需严格遵医嘱用药,避免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

3.积极控制高血压及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高血压是脑梗塞的重要危险因素,需通过药物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糖尿病会加速动脉硬化,应监测血糖并规范治疗。高脂血症患者需服用降脂药物稳定斑块,避免血管进一步狭窄。

4.坚持康复训练改善神经功能:脑梗塞后可能出现偏瘫、语言障碍等后遗症,早期康复训练至关重要。肢体功能锻炼可防止肌肉萎缩,语言训练帮助恢复交流能力。针灸、推拿等中医手段也可辅助康复。康复需循序渐进,长期坚持才能见效。

5.定期复查监测血管情况:脑梗塞复发风险较高,需定期检查脑血管状况。颈部血管超声可评估动脉狭窄程度,头颅CT或MRI能发现新发病灶。血液检查监测血脂、血糖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突发脑动脉梗塞时保持冷静,避免剧烈移动患者。日常饮食宜清淡,减少高盐高脂食物摄入。戒烟限酒,避免熬夜或过度劳累。情绪稳定有助于病情恢复,避免焦虑或抑郁加重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