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东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三级甲等 儿科

儿童艾灸退烧方法有哪些

2025.09.11 17:28

儿童艾灸退烧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常用穴位包括大椎、曲池、合谷等,通过温和灸或雀啄灸方式刺激穴位,帮助发散风寒或清热解表。艾灸作为辅助疗法,适用于风寒型发热或体质虚弱的儿童,但需结合体温监测与综合治疗,避免延误病情。

艾灸退烧的原理在于通过热力与药效刺激特定穴位,调节机体气血运行。大椎穴位于颈部,为退热要穴;曲池、合谷可疏风解表。操作时选用细艾条,距离皮肤3-5cm悬灸,每穴5-10分钟,以局部温热、皮肤微红为度。风寒发热可配合生姜片隔灸,增强散寒效果。若儿童出现烦躁或抗拒,需立即停止。艾灸后适当补充温水,避免受凉。

注意事项包括艾灸仅适用于38.5℃以下的低热,高热需及时就医;皮肤破损、过敏或实热证如咽喉肿痛、舌红苔黄禁用;艾灸时专人看护,防止烫伤;结束后检查皮肤状态。若灸后体温未降或持续升高,应停止操作并就医。儿童脏腑娇嫩,艾灸频次不宜过密,每周2-3次为宜。家长需明确艾灸为辅助手段,不可替代药物或物理降温,必要时需结合血常规等检查明确发热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