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2024.09.25 08:3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在中医治疗方面具有一定的特色和优势。中医认为本病多由饮食不节、劳逸失度、情志失调等因素导致肝失疏泄、脾失健运、痰浊内生、瘀血阻络而发病。

在治疗上,中医强调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舌象、脉象等进行综合判断,然后给予相应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例如,对于肝郁脾虚型患者,常用逍遥散加减以疏肝解郁、健脾和胃;对于痰湿内阻型患者,可选用二陈汤合平胃散加减以燥湿化痰、理气和中;对于湿热内蕴型患者,多以茵陈蒿汤加减来清热利湿。同时,中医还会配合针灸、推拿、食疗等方法来提高疗效。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脏腑功能,促进气血运行;推拿可改善肝脏局部血液循环,缓解不适症状;食疗则注重饮食的调理,如多吃一些具有清肝利胆、健脾祛湿作用的食物。

中医非常重视患者的生活方式调整。提倡患者保持规律的作息,避免熬夜;适度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以促进脂肪代谢;控制饮食,减少高脂肪、高糖、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避免暴饮暴食;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恼怒、抑郁等不良情绪。中医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注重整体调理,从改善患者的体质入手,不仅能有效改善肝脏的脂肪沉积和炎症,还能调节患者的全身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并且,中医治疗相对温和,副作用较小,患者的依从性较好。但中医治疗应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且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结合西医治疗,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中医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具有独特的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