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骨科疾病有哪些症状

2025.07.23 08:37

骨科疾病的常见症状包括疼痛、关节活动受限、肿胀或变形、肌肉无力或萎缩、局部皮肤发红或发热。具体分析如下:

1.疼痛:骨科疾病最常见的症状是局部或放射性疼痛,可能表现为钝痛、刺痛或酸痛。疼痛程度与疾病严重性相关,夜间或活动后可能加重。部分疾病伴随间歇性疼痛,如腰椎间盘突出可能引发下肢放射痛。疼痛区域通常与病变部位一致,但神经压迫可能导致远端疼痛。

2.关节活动受限:关节僵硬或活动范围缩小是典型表现,常见于关节炎、韧带损伤等。晨起时僵硬感明显,活动后可能缓解。严重时关节无法完全伸直或弯曲,影响日常动作。退行性病变可能导致关节摩擦感或弹响。长期受限可能引发周围肌肉代偿性紧张。

3.肿胀或变形:局部肿胀多因炎症或积液导致,如滑膜炎或骨折后血肿。慢性疾病可能引发骨性膨大,如类风湿关节炎的梭形关节变形。骨骼畸形可见于先天性疾病或创伤后愈合不良,表现为肢体缩短、成角等。肿胀常伴随皮温升高和压痛。

4.肌肉无力或萎缩:神经压迫或长期制动可能导致肌肉萎缩,表现为肌力下降或体积缩小。脊髓病变引发广泛性肌无力,周围神经损伤则局限在支配区域。萎缩肌肉可能出现纤维化,恢复困难。肌力测试可评估损伤程度,早期康复训练至关重要。

5.局部皮肤发红或发热:急性炎症或感染时,皮肤发红且温度升高,如骨髓炎或化脓性关节炎。红肿范围与病变程度相关,可能伴随波动感。慢性炎症红热较轻,但长期存在。皮肤变化需与软组织感染鉴别,及时处理避免病情恶化。

出现上述症状需及时就医,避免自行用药或推拿。诊断需结合影像学与临床检查,早期干预可改善预后。康复期间遵循医嘱进行功能锻炼,注意保护患处免受二次损伤。饮食应保证钙质与蛋白质摄入,促进骨骼修复。定期复查评估恢复情况,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