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慢性乙型肝炎治初次药物选择原则是什么

2025.08.21 17:54

慢性乙型肝炎的初次药物选择原则主要基于患者的病情、病毒载量、肝功能状态及肝脏损伤程度。通常情况下,抗病毒治疗的目标是抑制病毒复制,改善肝脏炎症,降低肝硬化及肝癌的风险。

在选择药物时,首先需要评估患者的HBVDNA水平和肝功能指标。对于HBVDNA水平高且伴有肝功能异常的患者,通常建议使用核苷酸类药物,如恩替卡韦或替诺福韦。这类药物具有较强的抗病毒活性,且耐药性较低,适合长期使用。患者的合并症、年龄、性别及是否存在其他肝病等因素也会影响药物的选择。例如,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在使用替诺福韦时需谨慎,而对于有肝硬化的患者,则可能需要更为积极的治疗策略。对于无症状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若HBVDNA水平低且肝功能正常,可能不需要立即治疗,而是定期监测。

在进行治疗时,需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及耐药性问题。虽然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的耐药性较低,但在治疗过程中仍需定期监测HBVDNA水平,以评估治疗效果和及时调整方案。患者在接受抗病毒治疗期间,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和避免酒精等,以减轻肝脏负担。定期的肝功能检查和影像学评估也是不可或缺的,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肝脏损伤或并发症。对于有家族肝癌史或其他高危因素的患者,定期筛查肝癌显得尤为重要。

慢性乙型肝炎的初次药物选择需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在治疗过程中保持密切的随访与监测,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