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怎么样会得黄疸肝炎

2025.09.23 10:48

黄疸肝炎是由于肝炎病毒感染或肝脏损伤导致胆红素代谢障碍,引发皮肤、黏膜和巩膜黄染的疾病。常见病因包括甲型、乙型、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或药物、酒精等因素引起的肝细胞损伤。胆红素无法正常排出,在血液中积累,从而出现黄疸症状。

黄疸肝炎的传播途径多样。病毒性肝炎中,甲型和戊型肝炎主要通过粪-口传播,如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或水;乙型肝炎则通过血液、母婴或性接触传播。长期酗酒、滥用药物或接触有毒化学物质也可能损害肝脏功能,导致黄疸。部分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胆道梗阻也可能引发类似症状。早期表现包括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尿色加深,随后出现皮肤和眼睛发黄。

预防黄疸肝炎需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生食或未煮熟的海鲜、肉类。接种甲肝和乙肝疫苗可有效降低感染风险。避免共用注射器、剃须刀等可能接触血液的物品。饮酒需适量,减少肝脏负担。若出现黄疸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肝功能,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多数可自愈,但慢性肝炎需长期管理,防止进展为肝硬化或肝癌。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定期体检有助于维护肝脏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