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中医怎样治疗脊髓空洞症

2025.08.11 14:18

中医治疗脊髓空洞症以补益肝肾、活血化瘀、温经通络、调理气血、针灸推拿为主要手段。具体分析如下:

1.补益肝肾:脊髓空洞症与肝肾不足密切相关,中医常用熟地黄、山茱萸、枸杞子等药物滋肾填精,强筋壮骨。肝肾同源,肾精充足则骨髓得养,肝血充盈则筋脉柔韧。临床常配合六味地黄丸或左归丸加减,长期调理可改善肢体痿软、麻木等症状。

2.活血化瘀:气血瘀滞是病情加重的重要因素,选用丹参、川芎、红花等药物疏通经络,促进局部微循环。血府逐瘀汤或桃红四物汤可化解髓内瘀阻,减轻疼痛和感觉异常。需根据体质调整活血力度,避免过度耗气。

3.温经通络:寒湿凝滞易导致经脉挛缩,桂枝、附子、细辛等温阳药物可驱散寒邪,配合艾灸或督脉熏蒸提升阳气。温通法能缓解肢体冷痛、僵硬,尤其适用于阳虚型患者。

4.调理气血:气血两虚者以八珍汤或归脾汤为基础,重用黄芪、党参补气,当归、白芍养血。气行则血行,气血调和可延缓肌肉萎缩,增强机体代偿功能。

5.针灸推拿:针刺风府、大椎、肾俞等穴位激发经气,结合推拿手法松解局部挛结。物理刺激直接作用于病变区域,改善神经传导,辅助恢复运动功能。

治疗期间需避免过度劳累或受寒,饮食宜清淡温补,定期复诊调整方剂。情志调摄同样重要,保持心态平和有助于气血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