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有什么特点

2025.08.11 14:18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特点包括起病隐匿且进展缓慢、症状多样且缺乏特异性、好发于老年群体、影像学表现典型、治疗方式选择需个体化。具体分析如下:

1.起病隐匿且进展缓慢:慢性硬脑膜下血肿通常由轻微头部外伤引起,初期症状不明显,可能数周甚至数月后才逐渐显现。血肿形成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的潜在腔隙缓慢扩大,导致颅内压渐进性升高。部分病例因代偿机制较强,早期仅表现为轻微头痛或记忆力减退,易被忽视。

2.症状多样且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与血肿体积和位置相关,常见头痛、肢体无力、反应迟钝等。部分患者出现精神行为异常,如淡漠或易激惹,易误诊为痴呆或精神疾病。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意识障碍或偏瘫,但缺乏典型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3.好发于老年群体:老年人脑萎缩导致硬脑膜下间隙增宽,轻微外力即可使桥静脉撕裂。血管脆性增加、凝血功能减退等因素也促进血肿形成。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进一步增加诊断和治疗难度。

4.影像学表现典型:头部CT可见新月形或双凸透镜状低密度影,少数因出血时间不同呈混杂密度。MRI在显示血肿范围及周围脑组织受压情况方面更具优势,尤其对等密度血肿的诊断价值更高。影像学随访可评估血肿吸收情况。

5.治疗方式选择需个体化:无症状或轻微症状者可保守观察,使用脱水药物缓解颅内高压。症状明显或血肿体积较大时需手术干预,钻孔引流术是首选方式,创伤小且恢复快。术后需警惕复发,尤其对于凝血功能障碍患者。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预后与早期识别密切相关。高龄、长期服用抗凝药物、术后颅内积气等因素可能影响恢复进程。定期复查影像学有助于监测病情变化,避免延误治疗时机。日常生活中应预防头部外伤,出现不明原因神经精神症状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