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骨折的护理方法有什么

2025.09.15 22:26

骨折后需保持患肢固定制动避免移位、适度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遵医嘱合理使用药物缓解疼痛与炎症、均衡补充营养加速骨骼愈合、循序渐进进行康复训练恢复关节功能。具体分析如下:

1.保持患肢固定制动避免移位:骨折初期需通过石膏、支具或外固定装置严格限制患肢活动,防止骨折断端因移动造成二次损伤或错位。固定期间需定期检查固定器具松紧度,观察肢体末端血液循环及感觉变化,若出现皮肤发紫、麻木或疼痛加剧需及时调整。

2.适度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将骨折肢体垫高至心脏水平以上,利用重力作用减少局部血液淤滞,缓解组织水肿。例如下肢骨折可平卧时用软枕抬高患肢,上肢骨折可用吊带悬吊。注意避免压迫患处,同时结合冰敷进一步抑制肿胀。

3.遵医嘱合理使用药物缓解疼痛与炎症:早期可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减轻疼痛和炎症反应,严重疼痛需按阶梯使用镇痛药物。部分情况需配合活血化瘀类中药促进局部代谢,但需避免自行增减药量,尤其注意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作用。

4.均衡补充营养加速骨骼愈合:饮食需增加富含钙质的乳制品、豆制品及深绿色蔬菜,同时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D以促进骨痂形成。避免高盐高脂饮食影响代谢,戒烟酒以防血管收缩阻碍愈合。

5.循序渐进进行康复训练恢复关节功能:拆除固定后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被动到主动的关节活动训练,初期以肌肉等长收缩为主,逐渐增加幅度和强度,避免暴力牵拉。配合热敷、按摩改善软组织粘连。

骨折护理需密切观察患肢血运及伤口情况,防止压疮或感染。定期复查影像学确认愈合进度,出现异常发热、剧烈疼痛或固定物松动需立即就医。康复期间避免过早负重或剧烈运动,根据愈合阶段调整护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