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彬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妇科

气滞血瘀型痛经如何缓解

2025.04.28 17:44

气滞血瘀型痛经可通过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热敷小腹、适度运动、调节情绪缓解。具体分析如下:

1.活血化瘀:气滞血瘀型痛经的核心在于气血运行不畅,瘀血阻滞胞宫。中医常用活血化瘀类药物如当归、川芎、红花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消散瘀血,减轻疼痛。可选用桃红四物汤或血府逐瘀汤加减,但需在医师指导下辨证使用。日常饮食可适量加入山楂、黑木耳等具有活血作用的食材。

2.理气止痛:气机郁滞是痛经的重要诱因,疏肝理气能有效缓解症状。柴胡、香附、郁金等药物可疏通肝气,配合延胡索、川楝子等止痛药材,改善下腹胀痛。推荐方剂如柴胡疏肝散,或按摩太冲、期门等穴位以调畅气机。避免生冷油腻食物,减少气滞加重。

3.热敷小腹:温热刺激能扩张血管,促进盆腔血液循环,缓解子宫痉挛。可用热水袋或艾灸关元、气海等穴位,每次15-20分钟,注意温度避免烫伤。经前3天开始热敷效果更佳,结合艾叶、生姜煎汤熏洗,增强温经散寒作用。

4.适度运动:轻柔运动如八段锦、太极拳等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耗气,经期以散步为主,平时可练习瑜伽拉伸肋腹,缓解肝郁气滞。运动后注意保暖,防止寒邪侵袭导致瘀血加重。

5.调节情绪:情志不畅易致肝气郁结,加重血瘀。通过冥想、深呼吸或倾诉疏解压力,避免焦虑愤怒。夜间保证充足睡眠,必要时配合合欢皮、玫瑰花等疏肝解郁药材代茶饮。

气滞血瘀型痛经需综合调理,长期坚持上述方法可逐步改善体质。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排除器质性疾病,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