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怎样判断崴脚严重程度

2025.09.15 22:26

崴脚严重程度可通过疼痛强度、肿胀范围、关节活动度、皮肤颜色变化、能否负重行走判断。具体分析如下:

1.疼痛强度:轻度崴脚通常表现为轻微钝痛或压痛,活动时加重但休息可缓解。中度疼痛在静止时持续存在,触碰或移动脚踝时明显加剧。重度疼痛可能伴随撕裂感或搏动性疼痛,甚至影响睡眠。疼痛是否放射至足部或小腿也是判断依据,局部按压若引发剧烈疼痛提示韧带或骨骼损伤。

2.肿胀范围:轻度肿胀局限于脚踝外侧或内侧,24小时内逐渐消退。中度肿胀扩散至足背或脚跟,皮肤紧绷发亮,持续48小时以上。重度肿胀伴随明显隆起,可能因关节囊撕裂或骨折导致血肿形成。肿胀速度与程度相关,迅速肿胀多提示内部出血严重。

3.关节活动度:轻度损伤可完成背屈、跖屈等基本动作,仅轻微受限。中度损伤因疼痛和肿胀导致活动范围缩小50%以上,尝试旋转时阻力增大。完全无法活动或关节异常松动可能为韧带断裂或脱位,需警惕关节稳定性丧失。被动活动时出现弹响或卡顿感需进一步检查。

4.皮肤颜色变化:初期泛红多为软组织挫伤,伴随发热感。瘀青从粉红转为紫红提示毛细血管破裂,范围扩大表明出血持续。苍白或发绀可能伤及血管或神经,需排除循环障碍。陈旧性损伤呈现黄绿色调,显示恢复期血红蛋白分解。

5.能否负重行走:勉强行走但跛行明显为轻度损伤。需扶墙或单脚跳跃提示中度损伤,因部分韧带撕裂影响承重。完全无法站立或负重时剧痛可能为骨折或完全性韧带断裂,需影像学确认。尝试行走后疼痛加剧或关节错位感需立即制动。

崴脚后24小时内避免热敷或按摩,防止加重出血。抬高患肢需高于心脏水平,配合弹性绷带加压包扎。疼痛持续超72小时或出现麻木感需就医排除神经损伤。康复期逐步增加关节活动训练,避免过早负重导致二次损伤。饮食补充蛋白质与维生素C促进结缔组织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