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泌尿外科

导致单侧肾萎缩的原因是什么

2024.12.19 08:44

导致单侧肾萎缩的原因主要有肾动脉狭窄、慢性肾盂肾炎、肾结核、先天性肾发育不全、肾积水。具体分析如下:

1.肾动脉狭窄:肾动脉狭窄可使肾脏供血不足,肾组织因缺血而萎缩。可能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纤维肌性发育不良等引起。肾动脉狭窄导致肾萎缩时,肾脏的血流灌注减少,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实质细胞逐渐萎缩坏死。

2.慢性肾盂肾炎:慢性肾盂肾炎长期反复发作,炎症刺激肾实质,造成肾组织损伤。细菌感染上行至肾盂肾盏,持续的炎症反应导致肾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进而使肾脏体积缩小。

3.肾结核:肾结核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肾脏引起。结核分枝杆菌在肾内繁殖,破坏肾组织,形成结核结节、干酪样坏死等病理改变,随着病情进展,肾实质被大量破坏,肾脏功能丧失,出现萎缩。

4.先天性肾发育不全: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肾脏发育出现异常,肾单位数量减少,肾脏结构和功能不完善,出生后随着身体的生长发育,患侧肾脏不能正常增大,逐渐表现为肾萎缩。

5.肾积水:尿路梗阻可引起肾积水,如输尿管结石、肿瘤等阻塞尿路。肾盂内压力升高,压迫肾实质,肾实质长期受压会导致肾单位减少、萎缩。

单侧肾萎缩是一种较为复杂的肾脏疾病状况,早期发现并明确病因对于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保护肾功能至关重要。如果能及时针对病因进行干预,如解除肾动脉狭窄、控制感染、解除尿路梗阻等,有可能延缓肾萎缩的进展,保护残留的肾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