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彬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妇科

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2025.04.28 17:44

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侵入性操作、免疫功能低下、长期住院、抗菌药物滥用、环境消毒不彻底。具体分析如下:

1.侵入性操作:侵入性操作如插管、手术等会破坏人体天然屏障,增加病原体直接进入体内的机会。操作过程中若无菌技术不达标,器械或医务人员手部携带的微生物可能引发感染。某些操作还会造成局部组织损伤,降低防御能力,为病原体定植创造条件。

2.免疫功能低下: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对病原体的清除能力显著减弱。基础疾病如肿瘤、糖尿病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会进一步抑制免疫应答。这类患者感染后症状可能不典型,但病情进展迅速,甚至引发败血症等严重后果。

3.长期住院:住院时间延长会导致患者暴露于医院环境中耐药菌的机会增加。长期卧床还可能引发呼吸道或泌尿系统感染。住院期间频繁的医疗干预会持续削弱患者自身防御机制。

4.抗菌药物滥用:广谱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会破坏人体正常菌群平衡,诱发耐药菌株定植。过度使用还会掩盖感染症状,延误诊断。某些情况下,抗菌药物甚至可能促进真菌等条件致病菌的过度增殖。

5.环境消毒不彻底:医院环境中存在大量耐药微生物,若物体表面、空气或医疗器械消毒不彻底,易形成交叉感染。高频接触区域如门把手、监护仪按钮等可能成为病原体传播媒介。通风不良也会增加气溶胶传播风险。

医院感染的防控需从多环节入手,既要规范医疗操作流程,也要加强环境管理与患者健康监测。通过早期识别高危因素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可有效降低感染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