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连庆 副主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内科

艾灸怎么治疗便秘

2025.08.28 15:54

艾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肠道功能,促进气血运行,从而改善便秘症状。以温热效应激发经络活力,增强肠道蠕动能力,尤其适合虚寒型或功能性便秘。常用穴位包括天枢、关元、足三里等,通过艾条悬灸或隔姜灸等方式实施,每次15-20分钟为宜。

展开而言,艾灸治疗便秘的核心在于温通经络与补益脾肾。天枢穴属足阳明胃经,位于脐旁两寸,直接关联大肠功能;关元穴为元气所存之处,灸之可温养下焦;足三里则能健脾和胃,三者配合可有效缓解排便无力、腹胀等症状。虚寒体质者多见大便艰涩、腹部冷痛,艾灸的热力能驱散寒气,恢复肠道传导功能。气滞型便秘可加灸太冲穴疏肝理气,而老年气虚型则建议配合气海穴补中益气。操作时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避免烫伤,连续治疗5-7天后观察排便改善情况。

注意事项方面,实热型便秘伴随口干、舌红苔黄不宜艾灸,以免加重内热。糖尿病患者或皮肤感觉迟钝者需严格控制温度与时间。孕妇禁用腹部穴位,经期女性应避开腰骶部。施灸前后饮用温水有助于代谢,但空腹或过饱时不宜操作。若出现头晕、心悸等反应需立即停止。长期便秘者需结合饮食调整,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避免单纯依赖艾灸。严重器质性疾病如肠梗阻、肿瘤等必须优先就医,不可延误正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