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彬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妇科

怀孕刚刚34周就早产了怎么办

2025.05.07 10:03

怀孕34周早产需立即就医监护、保持母婴体温稳定、评估新生儿呼吸功能、预防感染、加强母乳喂养。具体分析如下:

1.立即就医监护:怀孕34周属于晚期早产,新生儿器官发育尚未完全成熟,需第一时间转入具备新生儿重症监护条件的医院。医疗团队会监测早产儿心率、血氧、血压等生命体征,必要时给予呼吸支持或静脉营养。产妇需配合完成胎盘检查及产后出血风险评估,确保子宫恢复情况良好。

2.保持母婴体温稳定:早产儿皮下脂肪薄,体温调节能力差,出生后需立即擦干体表羊水,放入预热的辐射台或保温箱,维持36.5-37.5℃的恒温环境。母婴接触时采用袋鼠式护理,将婴儿裸露肌肤紧贴产妇胸口,通过体温传导减少热量流失。

3.评估新生儿呼吸功能:34周早产儿肺部表面活性物质可能不足,易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医生会通过胸片、血气分析判断肺成熟度,必要时气管插管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或使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设备辅助呼吸。

4.预防感染:早产儿免疫系统脆弱,需在无菌环境下护理。医护人员操作前严格手部消毒,器械需高温灭菌。产妇若有胎膜早破或发热史,需做细菌培养并针对性使用抗生素。母乳中含免疫球蛋白,可降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风险。

5.加强母乳喂养:早产儿吸吮力弱,初期需用鼻饲管或小勺喂养挤出的初乳。母乳中含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能促进视网膜和脑神经发育。产妇可通过按摩、吸奶器保持泌乳量,每2-3小时挤奶一次,避免乳腺堵塞影响后续喂养。

早产儿的救治需多学科协作,重点在于维持内环境稳定与促进器官功能代偿。随着医学技术进步,34周早产儿存活率已显著提高,但后续仍需定期随访生长发育指标,早期干预潜在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