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雯敏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级甲等 皮肤性病科

脱敏药有哪些

2024.11.27 15:50

脱敏药主要有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肥大细胞稳定剂、白三烯调节剂、钙剂等。具体分析如下:

1.抗组胺药:抗组胺药是最常用的脱敏药,能竞争性阻断H1受体产生抗过敏作用。可有效减轻瘙痒、风团等症状。第一代抗组胺药如苯海拉明、氯苯那敏等,有一定的中枢抑制作用。第二代抗组胺药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副作用相对较小,作用持久,广泛用于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多种过敏性疾病的治疗。

2.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具有强大的抗炎、抗过敏作用。可抑制免疫反应、减轻炎症渗出等。外用的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乳膏可用于皮肤过敏的局部治疗。口服或注射的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地塞米松等,常用于严重的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严重的哮喘发作等,但长期使用有较多副作用。

3.肥大细胞稳定剂:肥大细胞稳定剂主要作用于肥大细胞,阻止其脱颗粒释放过敏介质。色甘酸钠是典型代表,常用于预防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等疾病。起效相对较慢,需要提前使用,一般在接触过敏原之前使用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副作用相对较少。

4.白三烯调节剂:白三烯调节剂可抑制白三烯的活性,从而减轻过敏反应。孟鲁司特钠是常用的白三烯调节剂,主要用于哮喘和过敏性鼻炎的治疗。可以改善气道炎症,减少哮喘发作的频率,与其他抗过敏药物联合使用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并且耐受性较好,副作用相对轻微。

5.钙剂:钙剂可增加毛细血管的致密度,降低通透性,从而减轻过敏症状。葡萄糖酸钙等钙剂常用于过敏性疾病的辅助治疗,尤其是对于一些伴有血管神经性水肿或者瘙痒明显的患者。钙剂使用相对安全,但静脉注射时需要缓慢推注,以免引起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

在使用脱敏药时,不同的脱敏药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和禁忌情况。使用前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如果正在使用其他药物,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如果过敏症状持续不缓解或者加重,应及时就医,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换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