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内科

阴虚阳亢是什么意思

2025.07.07 08:59

阴虚阳亢是中医学中的一种病理状态,指体内阴液不足,导致阳气相对偏盛,阴阳失衡。阴主静、主润,阳主动、主热,当阴不能制阳,便会出现虚热内扰、功能亢进的症状。

阴虚阳亢的形成多与长期劳累、久病耗伤、情志失调或房事不节等因素有关。阴液亏虚无法滋养脏腑,阳气失去制约而浮越于上,常见症状包括头晕目眩、耳鸣耳聋、面红潮热、失眠多梦、口干咽燥、五心烦热等。舌象多表现为舌红少苔,脉象细数。在脏腑辨证中,肝肾阴虚导致的肝阳上亢较为典型,可能伴随血压波动或情绪急躁。治疗以滋阴潜阳为主,常用方剂如六味地黄丸、天麻钩藤饮等,需结合具体证型调整。

调理阴虚阳亢需注意避免辛辣燥热食物,如辣椒、羊肉等,以免助火伤阴。适当食用百合、银耳、梨等滋阴之品有助于缓解症状。情绪管理尤为重要,急躁易怒可能加重阳亢,可通过静坐、冥想等方式平抑心火。作息上需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耗伤阴血。若症状持续或伴随严重并发症,应及时就医,不可自行滥用温补药物,以免进一步破坏阴阳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