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春红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级甲等 妇产科

阴道炎的病因

2025.04.16 09:52

阴道炎的病因包括细菌感染、真菌感染、寄生虫感染、激素水平变化、个人卫生习惯不良,具体分析如下:

1.细菌感染:细菌性阴道炎主要由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衡引起,常见致病菌为加德纳菌。正常情况下,阴道内乳酸杆菌占主导地位,维持酸性环境。当乳酸杆菌减少,其他细菌过度繁殖,导致阴道pH值升高,引发炎症。症状包括分泌物增多、异味等。长期使用抗生素、频繁冲洗阴道等因素可能破坏菌群平衡,增加患病风险。

2.真菌感染: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由白假丝酵母菌过度繁殖引起。这种真菌在阴道内正常存在,但在免疫力下降、长期使用抗生素或激素类药物时,可能大量增殖。症状包括外阴瘙痒、灼痛、白色凝乳状分泌物等。糖尿病患者、孕妇等群体更容易发生真菌感染,需注意预防和治疗。

3.寄生虫感染:滴虫性阴道炎由阴道毛滴虫引起,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这种寄生虫在阴道内繁殖,导致炎症反应。症状包括黄绿色泡沫状分泌物、外阴瘙痒、排尿疼痛等。滴虫性阴道炎具有传染性,需及时治疗并避免性接触,防止传播。

4.激素水平变化:雌激素水平下降可能导致阴道黏膜变薄、分泌物减少,使阴道环境改变,增加感染风险。这种情况常见于绝经后女性、哺乳期女性或卵巢功能减退者。激素水平变化还可能影响阴道pH值,破坏正常菌群平衡,进一步诱发炎症。

5.个人卫生习惯不良:不洁的卫生习惯可能增加阴道炎的发生风险。例如,使用不干净的卫生用品、长时间不更换卫生巾或护垫、穿着过紧或不透气的内裤等,都可能为病原体繁殖创造条件。过度清洗阴道或使用刺激性洗液也可能破坏阴道环境,增加感染风险。

阴道炎的预防和治疗需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滥用抗生素、注意性行为安全、定期体检等措施有助于降低患病风险。若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进行针对性治疗,避免病情加重或反复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