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级甲等 儿科

2岁宝宝应该怎样判断佝偻病

2025.09.08 17:10

2岁宝宝判断佝偻病可从囟门闭合延迟、方颅或肋骨串珠、四肢弯曲变形、肌肉无力或肌张力低下、夜间哭闹或睡眠不安着手。具体分析如下:

1.囟门闭合延迟:正常前囟在12-18个月闭合,若2岁仍未闭合需警惕。佝偻病导致颅骨钙化不足,囟门宽大且边缘柔软,触诊时有乒乓球样弹性感。伴随症状可能包括头颅增大、骨缝增宽,需结合其他体征综合判断。

2.方颅或肋骨串珠:额骨和顶骨隆起形成方颅是典型表现。肋骨与软骨交界处膨大呈串珠状,胸廓下部水平内陷形成郝氏沟。这些体征反映骨骼生长板矿化障碍,长期未治疗可能影响胸廓发育和呼吸功能。

3.四肢弯曲变形:下肢承重后出现O型腿或X型腿,手腕踝关节增粗呈手镯脚镯样。骨骼软化导致负重部位弯曲,早期可通过调整姿势或补充治疗改善,严重变形需矫形干预。

4.肌肉无力或肌张力低下:患儿常表现运动发育迟缓,如独站或行走困难。腹部膨隆呈蛙腹状,关节伸展过度。肌力下降与低血磷相关,需与神经系统疾病鉴别。

5.夜间哭闹或睡眠不安:早期可能出现多汗、枕秃,易激惹或夜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与钙磷代谢异常有关,但需排除其他常见睡眠干扰因素。

佝偻病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喂养史及辅助检查,避免仅凭单一症状下定论。日常保证充足日照和膳食摄入,定期监测生长发育曲线,发现异常及时就医。治疗期间需遵医嘱调整剂量,防止过量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