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脑型肺吸虫病会产生哪些危害

2025.09.28 17:07

脑型肺吸虫病是由肺吸虫侵入脑组织引起的严重寄生虫病,可导致神经系统损伤、颅内压增高甚至死亡。该病危害性大,早期诊断和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

肺吸虫幼虫经消化道进入人体后,可随血流移行至脑部,形成囊肿或肉芽肿。病变多位于大脑颞叶和枕叶,引发头痛、呕吐、癫痫等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偏瘫、失语、视力障碍等神经功能缺损。严重时,颅内压持续升高可导致脑疝,危及生命。虫体代谢产物和死亡后的分解物质可诱发炎症反应,进一步加重脑组织损伤。部分患者遗留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影响生活质量。

预防脑型肺吸虫病需避免生食或半生食淡水蟹、蝲蛄等中间宿主。流行区居民应加强卫生宣教,注意饮水安全。疑似接触疫水或食用高风险食物后,出现持续头痛、癫痫等症状需及时就医。临床诊断依赖影像学检查和血清学检测,早期抗寄生虫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治疗期间需密切监测颅内压和神经功能变化,必要时联合手术干预。康复阶段需定期随访,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