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级甲等 儿科

新生儿低体温是怎么引起的

2025.09.11 17:28

新生儿低体温是指体温低于36.5℃的异常状态,主要由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环境温度过低或疾病因素引起。新生儿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下脂肪薄,散热快,加之体温中枢发育不成熟,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或存在感染、缺氧等疾病的患儿更易出现低体温。

新生儿低体温的常见诱因包括分娩后保暖不足、寒冷环境暴露、喂养不足导致能量缺乏等。分娩时羊水蒸发、擦干不及时或保暖措施不到位会加速热量流失。若室温过低或包裹过少,新生儿难以维持正常体温。喂养延迟或不足时,体内糖原储备不足,产热能力下降。严重感染、窒息、颅内出血等病理状态可能抑制体温调节中枢功能,或增加能量消耗,进一步诱发低体温。早产儿因棕色脂肪组织少、代谢率低,体温调节能力更弱。

预防和处理新生儿低体温需注意加强产房及母婴同室的环境温度管理,维持室温在24-26℃,湿度50%-60%。出生后立即擦干全身,用预热的毯子包裹,戴帽减少头部散热。尽早进行母婴皮肤接触或使用辐射保暖台。监测体温,发现异常及时复温,避免快速升温导致并发症。保证充足喂养,必要时静脉补充能量。对持续低体温或伴随反应差、拒奶等症状者,需排查感染、代谢异常等疾病并针对性治疗。复温过程中密切观察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