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针灸治疗偏瘫的穴位有哪些

2025.09.11 19:34

针灸治疗偏瘫常用穴位包括百会穴、合谷穴、足三里穴、阳陵泉穴、曲池穴。具体分析如下:

1.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该穴位属督脉,具有升阳固脱、醒脑开窍的作用。刺激百会穴可改善脑部血液循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缓解偏瘫引起的肢体无力或感觉障碍。操作时需注意针刺深度,避免过度刺激。

2.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第二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中点处。此穴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擅长疏通经络、调和气血。针刺合谷穴可增强上肢肌力,改善手指屈伸困难。临床常配合其他穴位使用,以增强疗效。

3.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三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作为足阳明胃经合穴,足三里能健脾益气、通经活络。长期针灸可促进下肢功能恢复,缓解肌肉萎缩。操作时需根据患者体质调整刺激强度。

4.阳陵泉穴:位于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此穴为足少阳胆经合穴,主治筋病,擅长舒筋活络。针刺阳陵泉可改善下肢痉挛、关节僵硬,尤其对踝关节活动障碍效果显著。需结合患者耐受度选择针刺手法。

5.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时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手阳明大肠经合穴,具有清热祛风、通络止痛之效。刺激曲池穴可缓解上肢麻木,增强肘关节活动能力。操作时需避开血管,防止出血。

针灸治疗需由专业医师操作,避免自行尝试。治疗前需评估患者体质及病情,选择合适穴位和刺激方法。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晕针或局部淤血,需及时处理。治疗期间需配合康复训练,避免过度依赖单一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