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脑血管里的血栓是从哪来的

2025.08.14 17:27

脑血管里的血栓通常来源于血液中的凝血因子、血小板聚集以及动脉内膜的损伤。血栓的形成过程涉及多个因素,包括血流的改变、血管壁的损伤和血液成分的变化。当血管内膜受损时,血小板会迅速聚集在受损部位,形成初步的血栓,随后凝血因子激活,进一步促进血栓的形成。

在脑血管中,血栓的形成常常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动脉粥样硬化是指动脉内壁因脂质沉积而变厚,导致血管腔变窄,血流受阻。随着时间的推移,动脉内的斑块可能破裂,释放出脂质和其他物质,促使血小板聚集并形成血栓。心脏疾病,如心房颤动,也可能导致血栓形成。心房颤动时,心脏的某些部位可能形成血栓,这些血栓可以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脑血管,导致脑梗塞。其他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和肥胖等也会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在预防和治疗脑血栓方面,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至关重要。定期锻炼、均衡饮食、控制体重以及戒烟都能有效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监测血压和血糖水平,有助于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对于已经存在心脏疾病或动脉粥样硬化的人群,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抗凝药物或抗血小板药物,以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在出现头痛、眩晕、肢体无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以便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治疗。了解血栓形成的机制和风险因素,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脑血栓的发生率,保护大脑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