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级甲等 儿科

儿童血铅高的问题应该怎么治疗

2025.09.08 17:10

儿童血铅高的问题应通过远离铅污染源、调整饮食结构、使用药物驱铅、定期监测血铅水平、加强健康教育进行干预。具体分析如下:

1.远离铅污染源:铅暴露是血铅升高的直接原因,需彻底排查并清除生活环境中的铅污染源。重点检查含铅油漆的老旧房屋、劣质玩具、化妆品及工业区附近土壤。建议使用专业机构进行环境检测,对含铅物品进行无害化处理或更换。居住场所应定期清洁,避免灰尘堆积,接触可疑物品后及时洗手。

2.调整饮食结构:合理膳食可减少铅吸收并促进排泄。增加富含钙、铁、锌的食物如乳制品、瘦肉、豆类,这些矿物质能与铅竞争肠道吸收位点。维生素C丰富的果蔬如柑橘、西兰花可增强排铅效果。避免空腹食用高脂食物,因其可能增加铅的吸收率。同时保证充足饮水,加速代谢。

3.使用药物驱铅:血铅水平较高时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驱铅治疗。常用药物包括金属螯合剂,能与铅结合形成水溶性复合物经尿液排出。治疗期间需严格监测肝肾功能及电解质平衡,避免长期用药导致微量元素流失。轻度血铅升高可先通过非药物手段干预,中重度需及时住院治疗。

4.定期监测血铅水平:动态观察血铅变化是评估干预效果的关键。初次发现异常后应每1-3个月复查,直至连续两次结果正常。监测需选择静脉采血,避免指尖血误差。对于居住在高风险区域的儿童,即使血铅正常也应每半年筛查一次,早期发现隐匿性铅暴露。

5.加强健康教育:向家长及儿童普及铅中毒危害与防护知识。指导正确洗手方法,强调饭前及接触可疑物品后必须清洁。避免购买非正规渠道的玩具或餐具,警惕颜色鲜艳的劣质产品。学校及社区可开展防铅宣传,提升群体防护意识。

治疗期间需保持充足睡眠,避免剧烈运动加重代谢负担。出现腹痛、贫血等症状时及时就医,不可自行服用偏方或保健品。不同年龄段儿童对铅的耐受性差异较大,干预措施需个体化调整。环境治理与医学手段结合才能有效控制血铅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