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低钙性抽搐该怎么治疗

2025.08.01 08:56

低钙性抽搐的治疗包括静脉补充钙剂、口服钙剂与维生素D联合使用、纠正伴随的电解质紊乱、避免诱发因素、长期监测血钙水平。具体分析如下:

1.静脉补充钙剂:低钙性抽搐急性发作时需立即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或氯化钙,快速提升血钙浓度缓解症状。注射过程中需密切监测心率,防止速度过快导致心律失常。症状缓解后改为持续静脉滴注维持血钙稳定,通常需持续数小时至血钙水平恢复正常范围。

2.口服钙剂与维生素D联合使用:慢性低钙血症患者需长期口服碳酸钙或乳酸钙,同时配合活性维生素D促进肠道钙吸收。剂量需根据血钙和尿钙水平调整,避免补钙过量引发高钙血症或肾结石。定期复查血钙、磷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以评估疗效。

3.纠正伴随的电解质紊乱:低钙常合并低镁或高磷血症,需同步补充镁剂或使用磷结合剂。低镁会抑制甲状旁腺功能,加重低钙症状,静脉补充硫酸镁可改善钙代谢。高磷血症患者需限制含磷食物摄入,必要时服用氢氧化铝等磷结合剂。

4.避免诱发因素:过度换气、碱中毒、利尿剂使用等因素可能诱发抽搐,需指导患者保持平稳呼吸,避免快速深呼吸。减少袢利尿剂等可能加重低钙的药物使用,必要时更换为保钾利尿剂。

5.长期监测血钙水平:慢性患者需每3-6个月检测血钙、尿钙及肾功能,调整药物剂量。出现手足麻木、肌肉痉挛等前驱症状时及时就医,防止严重抽搐发作。妊娠、哺乳期等特殊阶段需加强监测,必要时增加钙剂补充。

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循医嘱,不可自行增减药量。饮食中增加奶制品、豆制品等富钙食物,但避免与影响钙吸收的食物同服。出现心悸、头痛等高钙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就医。定期复查电解质及骨密度,预防长期低钙导致的骨质疏松或软组织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