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小指跖骨基底骨折如何固定

2025.09.15 22:25

小指跖骨基底骨折可通过石膏固定、夹板固定、绷带包扎、克氏针内固定、功能支具固定。具体分析如下:

1.石膏固定:适用于稳定性骨折或轻度移位的情况。石膏需从足底延伸至小腿中段,保持踝关节中立位,固定时间通常为4-6周。石膏需定期检查松紧度,避免压迫皮肤或影响血液循环。固定期间需避免负重,防止石膏断裂或骨折移位。拆除石膏后需逐步进行功能锻炼。

2.夹板固定:适用于早期临时固定或肿胀明显时。夹板材质多为铝制或塑料,贴合足部外侧及足底,用绷带缠绕固定。夹板便于调整松紧度,适合肿胀消退后更换石膏。固定期间需观察足趾血运及感觉,避免夹板边缘摩擦皮肤。肿胀减轻后需及时更换为更稳定的固定方式。

3.绷带包扎:适用于无移位或微小骨折的辅助固定。采用弹性绷带8字形缠绕足部及踝关节,提供轻度支撑。绷带需保持适度压力,过紧可能影响血运,过松则无法限制活动。包扎期间需每日调整绷带,配合休息与抬高患肢。此方法多用于康复后期或联合其他固定方式。

4.克氏针内固定:适用于严重移位或不稳定性骨折。通过手术将克氏针穿过骨折端,直接固定骨块。术后需辅以外固定保护,避免过早负重。克氏针可能引起针道感染,需定期消毒换药。内固定通常需6-8周后取出,期间需定期复查骨折愈合情况。

5.功能支具固定:适用于康复期或需早期活动的患者。支具可限制跖骨背伸及旋转,同时允许部分跖屈活动。支具需根据足部形态定制,确保贴合且不压迫骨突部位。固定期间需逐步增加负重,配合肌肉力量训练。支具使用时间依骨折愈合情况调整。

固定期间需避免过早负重或剧烈活动,定期复查影像学确认骨折对位情况。出现疼痛加剧、皮肤发紫或麻木需及时就医。饮食需补充钙质及蛋白质,促进骨痂形成。康复训练应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防止关节僵硬或肌肉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