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血常规能查出蛔虫病吗

2025.08.18 16:37

血常规检查通常无法直接诊断蛔虫病。蛔虫病是由蛔虫感染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主要通过粪便传播。血常规主要用于评估血液成分,如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及其比例,虽然在某些情况下,蛔虫感染可能导致白细胞计数的变化,但这并不足以确诊蛔虫病。

蛔虫病的诊断一般依赖于粪便检查,通过显微镜观察粪便中的蛔虫卵来确认感染。蛔虫卵在粪便中通常较为明显,因此粪便检查是诊断该病的金标准。蛔虫感染可能会引起一些非特异性的症状,如腹痛、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这些症状可能会促使进行进一步的检查。虽然血常规可能显示出一些与感染相关的变化,例如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但这些变化并不能特异性地指向蛔虫病。若怀疑感染蛔虫,应优先进行粪便检查。

在进行相关检查时,需要注意一些事项。首先,确保样本的采集和保存符合要求,以免影响检查结果。粪便样本应尽量新鲜,并在适当的条件下保存,以防止卵的破坏。其次,若曾经有过蛔虫感染的历史,或者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检查和治疗。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食用未煮熟的食物和不洁的水源,有助于预防蛔虫病的发生。定期体检和粪便检查对于早期发现和治疗寄生虫感染也非常重要,尤其是在高风险地区或人群中。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蛔虫病的风险,维护身体健康。